第(2/3)页 刘卫东哼一声:“你们俩猜错了,我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农民一样有权利享受生活,很快你们就会知道了,你们现在瞧不起的农民,以后根本高攀不起。” 刘卫东不是给农民找场子。 90年代开始的下岗潮,令无数国企工人从头再来,反而有地有房的农民没有被企业改制波及。 而2000年以后的城市大改造,征地更让无数农民兄弟一夜暴富。 居然敢瞧不起农民? 或许是被那个服务员刺激到了,临走时刘卫东又在二楼给自己买了件海军衫和蓝布裤子。 不是刘卫东不想打扮得体面点,可他现在的身份就是农民,穿得太好下地干活不合适,也让人感觉不接地气。 进了东市大浴池,理发刮脸洗了个大澡,穿上新衣服的刘卫东就像换了个人。 乌黑的短发,硬朗的面庞,健硕的身材,唯一差的就是脚上那双黄胶鞋,现在市里已经很少有人穿了。 收拾干净利索后刘卫东在东市场闲溜达,看着街道边破烂的房子出神。 滨江市第一波享受地产红利的,就是东市场的个体户,当时买个门市最便宜的也得十万,第一口吃螃蟹的基本都是拆迁户,可谁都没想到,五年后门市房价格翻了十倍。 这时候入手平房价格相当低,刘卫东已经琢磨在滨江弄块根据地了。 这年月可没啥房屋中介,他顺着长沙街转了两圈,也没打听到谁家卖房子,看来得找王经理唠唠。 王经理可不光是四商店的经理,还是商业局的副局长,三商店也归商业局管。 三商店这么大企业,跟派出所街道办关系肯定不错。 媳妇九点才下课,刘卫东在东市场转了两圈,进了市中药采购供应站。 柜台里的人参鹿茸啥的包装还很简陋,进来买药的人也不多。 见他一站在柜台前看,售货员倒是挺热情。 “同志你是要买药?咱这儿不卖切片和中成药,买药的话可以去国营大药房。” “我不是买药,我是前进公社的,想问问咱这儿收不收药材。” 售货员笑了:“你是想卖药材啊?咱这儿倒是收,可咱这儿收药材要求挺高,不但要求质量也要求数量,要是药材不多还不如卖给当地供销社,价格也差不太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