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正月初八,天刚蒙蒙亮,清河镇还弥漫着淡淡的硝烟味和年节的慵懒气息。 柳青却早早打开了工坊的大门,将两挂红鞭炮挂在门口。 “噼里啪啦”震耳的鞭炮声惊醒了寂静的村落,也宣告着清河柳编工坊正式开工。 不一会儿,“五凤”和其他工友们便说说笑笑地来了,人人手里都拎着东西。 王婶家的腊肠、李嫂做的年糕、赵家媳妇带来的炒花生……工坊里瞬间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和欢声笑语。 “青丫头,过年相看没有啊?”王婶一来就打趣,引得大家哄笑。 柳青脸一红,赶紧转移话题:“活儿多着呢!灯罩订单还差三百个,新的茶席设计图也得打样…” 说笑归说笑,一进入工作状态,大家都严肃起来。然而,开工的喜悦很快被一个坏消息冲淡。 张磊盯着电脑屏幕,脸色凝重:“青姐,你看。” 是淘宝后台的几条新评价,来自一个南方的客户: “长虫眼了,失望!” “手工的东西就是不靠谱,潮一点就变形,慎买!” 下面还有几张配图,原本精美的灯罩上确实有一个针孔大的虫眼,形状也有些扭曲。 工坊里的气氛一下子凝固了。这些差评像一盆冷水,浇在了每个人头上。 “怎么会这样?”周明拿起一个库存的灯罩仔细检查, “我们用的柳条都处理过了啊。” “普通的防潮防蛀处理,对付潮湿的地方恐怕不够。” 柳青眉头紧锁,上次出了一次这种问题,看来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一直沉默的爷爷走了过来,拿起那个发霉的灯罩看了看,又闻了闻。 “火候不够。” 他下了判断,转身对柳青说:“去我屋里,把上次那个用完的黑陶罐搬来。” 柳青依言去找那个陶罐。 上手一掂,沉甸甸的。 她记得上次用光了,爷爷说没有配方的。 “这是什么时候做的?” 爷爷打开密封的油纸,一股浓郁奇特的草药味散发出来,里面是混合好的粉末。 “黄柏、花椒、明矾…还有几味你奶奶添的,我记不清了,又去请教了三叔和几个老人,才做出来的。” 爷爷抓了一把粉末, “这是老法子,防虫防霉,还能让柳条带点淡香,颜色也更温润。” 他指挥大家重新烧水,按比例加入药粉,然后将需要返工的灯罩和新的柳条一起放入浸泡。 “得泡足十二个时辰,再阴干三日。” 爷爷叮嘱,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柳青看着爷爷坚毅的侧脸,心中感慨万千。 防虫防霉的配方,只能在一次次摸索中寻求完善了。 希望经过这次改良,火候足够!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