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一旁的李晴对陈杰说: “我们当然是做生意,而不是做慈善,我们首先要想清楚,我们要什么! 只要我们想要的东西,对方可以提供给我们,我们当然也不妨给他们想要的东西。” 李晴跟自己老爸的想法是一样的。 国内两家公司,如果想进入美国市场,那么美国公司可以提供给他们的资源显而易见。 可是,最好想明白,我们能从他们那里拿到什么,这才是等价交换,才是生意而不是慈善。 陈杰知道,这恐怕有很大的风险,做不好,就是引狼入室,做的好,才可能是借刀杀人! 他早就想过,李晴父女现在提出来的问题。 跟国内李老板合作,当然是要从国内李氏拿到最低的采购价格! 同时,如果能让李老板帮忙实现广东工厂的改造计划,当然最好。 可是,在陈杰看来,这一条恐怕根本就不可能。 李氏国内公司和现在的美国公司同样都缺资金。 虽然在李老板的收缩计划之后,李氏国内公司已经日渐起色,但还没达到资金充裕的情况。 这一点,他跟小李老板的想法不谋而合。 资金支持,需要靠雪莉,现在的雪莉资金是充足的! 也许,王兰奇也可以,现在王兰奇不但有充足的资金,而且已经开始李周工厂的人工智能改造。 这正是广东工厂想要的,也许广东工厂可以引入王兰奇! 一方面需要她的资金和人工智能经验,另一方面,需要迈克的新产品投放。 思虑再三,陈杰讲出来自己的想法: “我们要一家一家谈,但最难的恐怕是第一家! 只要这第一家谈成,后面两家就会有带动效应。 如果这第一家做的好,让另外两家看到联合的好处,那么他们主动上门找我们也说不定! 这第一家,我自己的想法是找王兰奇。 我们可以从她那里拿到两样东西,一个就是对广东工厂实施人工改造的资金和经验。 另一个,就是可以拿到迈克对美国市场的新产品投放。 恐怕,这两个方面都是我们想要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