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她现在也看出来了,方豫偏心的很。 在强大的AI财务管控系统支持下,陆嘉言这个财务总现在几乎只需要监管系统反馈的异常报表,顺带批一批大额付款审批。 成本核算、月底关账、季度预估、税务审计全都由大模型自动执行。 整个财务部门一共才十来个人不说,月底关账日都不用加班。 搞财务的都知道,每个月其实二十天都在摸鱼,但关账日前几天的工作几乎堪称魔鬼强度。 现在连魔鬼关账日都没了,陆嘉言每天都在公司里混吃混喝,外加偷偷摸摸拿着手机追更。 但沈舒窈就不行了,她这部分工作大部分都是和人打交道,虽然AI能帮助他们达成更好的工作效果,但工作量却一点没少。 因为财务的工作总量是有上限的,每月就那么多事情,但负责人事+后勤的服务团队工作量是没有上限的。 不止没上限,而且活儿又特别杂,虽然TeamPulse的不断进化极大的提高了内部流程效率,但效率越高,服务部门就越忙。 TeamPulse的AI系统减少了百分之九十的管理内耗不假,但并不意味着没有管理工作,事实上,AI的介入,更多起到的是管理质量的提升,而不是管理工作量的减少。 因为管理的根本仍旧是“人”。 AI是一把双刃剑,提高了效率和质量的同时,更容易把公司中的员工变为原子化状态。 可能某些喜欢利用人性之恶赚钱的公司更喜欢这样的管理模式,譬如“砍一刀”。 但这种管理方式对柚子系公司来说是完全不适合的。 柚子系的公司全部都是“创新驱动”型的公司,对于这种公司来说,组织的“原子化”是大忌。 因为创新的灵感不是自己“憋”出来的,而是天才们在喝酒、聊天、打牌、玩桌游、思想交流、甚至是相亲中碰撞出来的。 每个季度柚子系的公司都要开一个管理会,一般来说是三天时间。 但和其他公司管理会不同的是,除了第一天是关键项目和公司运营OKR的汇报,其他两天都是头脑风暴和聚会派对。 而且,这个管理会不止有管理层,想参与的基层员工也可以在系统中申请参加,在会上提出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如果得到采用,现场的管理层会直接拍板,所有部门老大都在的情况下,一个新项目组十几分钟就能组建完毕。 除此之外,柚子系的所有公司员工都可以在TeamPulse上无障碍交流,并且无论是谁,只要有一个好的想法,都可以在TeamPulse上建立一个项目组并通过AI分解工作,然后把分解后的工作当做“任务”发布出去。 符合任务要求的柚子系的员工可以接单,接单的,能够获得这个项目的收益分成。 如果一个工作同时接单的人太多,项目发布人可以自行面试或让AI辅助指定接单人。 当然,如果项目没成功,那也就没有收益。 这也就反过来倒逼发起人尽可能的完善方案来吸引接单者。 其实这也不算是方豫的独创,几年前海而就在内部实行过这种模式。 只不过一来海而内部的管理惯性和阻力太大,二来行业也不适合,创新无法转化为收益,最终管理创新变成一地鸡毛。 最主要的是,海而的推进方式有问题。 类似海而这种老牌企业,想要管理创新,最好是搞出一个在管辖权上与既有管理层完全隔离的副厂,新建一套“小班子”,副厂搞起来后,再动主干。 柚子科技显然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说什么“创新驱动”这种大词都是故作高深的胡扯,最主要原因就是公司新、人少、方豫的管理措施能一杆子捅到底,从一开始就搭建起这个管理模式。 任何一个组织的制度,哪怕一开始很粗糙,但只要建立在一致信任与执行力基础上,就会在实践中逐步“自我强化、自我修补”。 方豫从0到1设定的制度,天然不会有内部阻力,这是创业公司的最大红利。 咦?怎么又扯跑题了? “你自己的事情,少往我身上推。” 听到沈舒窈的话,翘着腿躺在沙发上刷手机的陆嘉言不满的噘噘嘴。 沈舒窈抿嘴一笑,眼睛弯成了两个月牙。 现在她是真的开心,无论她内心有多强,母亲的事情就像一块大石头,始终在她心里沉甸甸的。 她此前幻想过最好的结局,也就是母亲老了以后,心态能变得平和,不再记恨父亲,对自己也不再那么苛求。 但现在母亲的变化,比她幻想的还要好! 而且原本唯唯诺诺的父亲,也和以前不一样了,如果不是她对自己的父母足够了解,还会以为父母被人夺舍了。 两人就像是重生了一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