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第九节-《航海霸业之古帝国的崛起》


    第(3/3)页

    最关键的是,第一情报处的探子们也随之将触角伸入原先他们够不着的所在,由于制度完善、纪律严明、情报准确,瓦尔克和布朗的军队已经连续打了好几次胜仗,联军总指挥部也十分欣赏这些“精锐佣兵”,查理一世还册封瓦尔克为帝国男爵,拉拢之意昭然若揭。

    康拉德?马泰格隆这位德意志贵族虽然暂时负责着格拉兹的联军指挥权,不过却是在主将缺席的情况下——那位一样叫康拉德的家伙,正顶着雇佣兵总司令的头衔前往低地,由于需要一位润滑剂般的人物来调节各方利益,马泰格隆将军这才被选中,而根本不是出于他的能力考虑。

    可是能力再欠缺,在这一时刻马泰格隆将军还是敏锐地意识到查理一世的错误。

    低地维系着帝国的利益,不得不争,可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还将兵力分散,果真是明智之选吗?康拉德?博恩堡、阿尔伐?托莱多,这些人都是一时人杰,不用在刀口上,反而送到尼德兰去打一场胜率黯然的战争,值得吗?

    查理一世战略观上有亏,这已经是必然的结论了。

    反观哈国这边,纵然尼德兰战争蓄势待发,可是他们的国王仍然亲身来到这里,为对抗异教徒*心劳力,这样看来他们之间的人格魅力差异就更大了。

    塞拉弗一口报出土军部署的虚实,胸有成竹,康拉德不能不为自己的主君而感到悲哀!

    遥想莫哈奇之战,查理一世的聪明劲就没有用在正途上,当德意志、意大利以及波兰等地的杂牌雇佣军在战场被土军蹂躏的时候,他却躲在暗处草拟起分配匈牙利主权的条约了,结果奥斯曼土耳其并没有给他面子,奥地利治下的某些地区,仍需向苏丹称臣纳贡。这真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奥地利的斐迪南一世公爵,是查理一世的亲弟弟,在莫哈奇战役后,他当选为“匈牙利及波希米亚国王”;当然他的领地仅仅是极为狭窄的一小块,大部分都控制在奥斯曼土耳其手里。

    特兰西瓦尼亚,在匈牙利西部直至罗马尼亚的中东部,斐迪南一世继任后,该地区的总督约翰?扎波利亚公开否认其权威性,同样他也被推举为“匈牙利国王”,依附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存在。

    原本匈牙利的局势已经足够紧张了,可是那位原先支持奥地利斐迪魏茨军仓的安危,恐怕已经直接影响到维也纳战役的最终结果了!

    于是,在路上行军的塞拉弗,便已接二连三地收到维也纳方面联军总指挥部的鸡毛信,语气焦灼、言辞激烈、行文仓促,甚至用词语法都有不对的地方。

    “有人急了……”塞拉弗笑笑,将那封信轻轻丢弃在地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