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朕即江山-《神皇纪元》
第(2/3)页
萧云鹤决定。去见一见李勉。李勉不仅是他的老师,也是李家现今辈份最高的宗亲。听一听他的意见,或许会有些启发。
一个寒冬过去,李勉仿佛老得更厉害了。萧云鹤来看他的时候,李勉几乎不能起身行礼,而只能靠在枕头上以手抹额,象征性的见过了礼。他的身上盖着六七床厚实地棉被,整个房间里也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药味。
“玄卿公。身体可曾康健?”萧云鹤坐到榻边,有些担忧的看着李勉。
李勉瘦削的脸,几乎就可以看出一个骷髅形状,一丝肉也没有。昏黄的眼睛,凌乱地头发。怎么看都像是一个行将就木了的人。
“甚好,甚好。”李勉声音粗重缓慢地说道。“有劳太子大人亲自登门来探望了。老朽已经是油尽灯枯,死活撑着熬过这个冬天,就是等着亲眼看到大人登基。想来,日子也不久了吧?”
“嗯……还有十天左右。”萧云鹤替他掖了掖被子,说道,“玄卿公生了重病,为何也没有派人来通知学生一声?东宫里有的是天天闲散着的御医和大量的名贵药材。稍后我就派几个御医来替玄卿公看看。”
“不必了,不必了。”李勉吃力的摆了摆手,脸上挤出了一丝笑,说道,“谁来了,也瞧不出什么病。人活七十古来稀,我已经七十有二了,老天爷这时候才想到召我回去,也算是给足了颜面了。我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人,终归是要去的。我能活到今天看到大人登基为帝,已经十分幸运了。颜老太师,就没有老朽这样的福份,呵呵!”
萧云鹤轻轻的叹了一口气,说道:“玄卿公,你可要保重身体。我就算是登基了,还有许多的事情要请教你。眼前,就有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让我悬而难决。所以,学生特意想问一问玄卿公的意思。”
李勉昏黄的老眼里略闪过一道星芒,说道:“太子说来听听?”
“就是关于,我登基之后立后与立储的事情。”萧云鹤说道,“皇后母仪天下掌管后宫,储君更是国之根基不可动摇。这两个人选,让我左右为难不好笃定。所以,想请玄卿公说一说你的意见。”
萧云鹤担心自己耳背听不清楚,还特意靠近了许多。待萧云鹤说完以后,他马上又躺倒了下去,连眼睛都闭上了。
良久,李勉一言不发。若不是有轻微的呼吸吹动了他颌下的长须,萧云鹤都要以为他已经归天了。
“玄卿公?……”萧云鹤疑惑的轻声问了一句。
李勉缓缓睁开了眼睛,凝重的看着萧云鹤,说道:“自古以来皆是疏不间亲。太子大人,任何事情我都可以为你出主意。唯独这一件,不能。老朽虽然是行将就木,可是我的儿孙族亲,仍然要生活下去。我不能因为一时失言,而让他们落下祸根。所以。希望你能原谅。”
萧云鹤轻轻的叹了一口气,点头道:“我明白。我不勉强玄卿公。”他心中想道:自古以来,无论是多么亲近的臣子,也是不敢轻易对这种事情发表意见的。当初武元衡,也是这样的一个态度。李勉会这样,萧云鹤也没感觉有什么奇怪。谁能知道几十年后,是谁在坐领江山?如果到时候是李勉所说的那个储君还好一点;如果不是……难说不会有人找他地后人秋后算账。这种事情。在皇家与大臣之间屡见不鲜。这也不是什么一句胆小怕事能概括得清楚的。本来干预皇家的家事,就是为臣子的大忌之一。
李勉仿佛有些累了,又闭上了眼睛歇了半晌,然后低沉的说道:“老朽不能为大人拿什么主意。但是,有一个人却能。这世上。也唯有这一个人,能为大人出主意。”
“是谁?”
“当今皇帝。”李勉说道,“他现在虽然只是一个名义上的皇帝了,但是……像你要立后、立储这种事情,他还是可以给你一些指引的。去大明宫见皇帝吧。或许会有意想不到地收获的。”
萧云鹤似是而非的点了点头:“学生,就听玄卿公的。”
拜别了李勉,萧云鹤有些犹豫的走进了皇城。
真地要去见那个百无一用的老头么?那么一个没主见的人。能为自己拿主意?
也罢,不抱希望去随便走一走好了,就当是表示对李勉的尊重。
过了一个年,老头又胖了许多。他身上顶着一领厚实的皮裘坐在火炉边,满面红光地看着萧云鹤。
“父皇,事情大概就是这么一回事。”萧云鹤把立储和立后的事情,以及自己心中的想未能对老头说了一遍。然后,就定定地看着他。
老头轮了几下眼珠子。干咳了一声说道:“你……不是一向很有主见么?这种事情,怎么又想到来问我了?”
萧云鹤苦笑道:“清官难断家务事。在我看来,天下的事情都好办,唯有这件事情不太好办。毕竟手背手心都是肉,谁也不好亏待了。你是我的父皇。也唯有指望你能给我指条明路了。”
老头笑了一笑,有些得意的抚了抚胡须。然后说道:“如你所说,你自己更加喜欢独孤墨衣那个蛮女;可是,从形势上看,偏偏吴月琳又更适合被立为皇后。但是,这个吴月琳又没给你生儿子……的确是挺麻烦。既然这么麻烦,那索性……都不立好了。”
“不立?”萧云鹤眉头一皱,“既不立后,也不立储?”
“是啊,这有什么大不了?”老头大咧咧的说道,“我的父皇当年就没有立后。我母后还是归天之后才被追谥为皇后的。而我呢,身为皇长子,也在二十四岁那年才被立为国储太子。这不是很正常么?我看就没什么可棘手地。”
萧云鹤恍然一怔:还真是旁观者清!老头这个看似愚笨到了极点的法子,看来还真是挺合适的。大齐一百多年过去了,我还是习惯唐初时的那些做法:即刻立后、尽早立储。到了近些年,这些做法已经发生了变化了……我居然一直忽略这一点!
不立后,后宫四妃平起平坐;不立储,到时候诸皇子也一视同仁。想当初,我也是急着立储,结果立了长子李承乾……后来这个混账东西越来越不争气,居然还要闹起了反叛。要是能晚些时日立储,我是不是能有一些更好的选择呢?这件事情,明显是有利有弊,但其中如何平衡如何取舍,我相信自己应该能处理得好!
老头眨了几下眼睛看着萧云鹤,疑惑道:“怎么了,你认为这样不妥么?那你就立孤独墨衣当皇后好了。反正她也为你生了皇长子。只不过,将来谁也不能保证你这个长子是不是成器,也不能保证这个蛮女会不会被天下仕人百姓所反感。这种大事,你可别全凭一己之好恶来决定。这一回,你不如听我地:暂不立后,暂不立储。等个十几二十年,日久见人心,一切都会顺其自然了。”
“顺其自然,有道理。”萧云鹤连连点头,拱起手来拜了几拜,“多谢父皇提点!”
“嗯,好说、好说。”老头肥胖的大脸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缝,颇有几分得意。然后他悠然地说道,“再过几天,就是你登基的大日子了。大典祭奠列祖列宗的时候,我希望你不要心慌。人人都想坐上这把龙椅,可是实际上,它却不是那么好坐的。到时候能不能向列祖列宗交待,可就不关我的事情了。从那一刻起,所有的重担都将压到你的肩头。而我,也就彻底的解脱了。”
萧云鹤微微的笑了一笑,说道:“父皇就安心的在大明宫里享福吧。所有的事情,由我来一力承担。我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从来没有想过要后悔。将来到了地下面对列祖列宗的时候,相信我也能理直气壮了。”
“你能做到就最好了。”老头满不在乎的长声说道,“怕就怕,说来容易做来难喽!好了,如果没有别的什么事情,你就自己忙去吧。憋了一整个冬天,我要出去活动活动,打打马球去了。”
萧云鹤离开了大明宫,突然感觉一阵轻松,心中暗自道:原来,有些事情是被我想得复杂了。想要一碗水担平……用用老头的那种笨法子,也不是太难嘛!
十余万大军,从卯时初刻起,就在国都城外排成了整齐的仪仗方阵。铠甲铮亮,刀剑生辉,就连战马身上的鬃毛都是洗刷得干干净净的。威武雄壮的铁血之师,给今天正在经历重要一刻的帝都平添了勃勃雄姿。春风吹起的时候,成千上万的旌旗猎猎飞扬,战马的铁蹄踏起翻滚的黄沙,雄楚彦而又苍劲的味道,让国都城中的百姓们都能清晰的嗅到。
国都城里,已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所有的人都放弃了手边的事情,涌到了朱雀大街上。从各个里坊里涌出的人流还在不断增加,人们都惊愕的发现,原来国都城是这么的大,真的是有三百万人口。原本一百五十步宽(约一百八十米)的朱雀大街,已是人满为患。西市大街上的商铺全部歇业,就连酒肆歌坊也暂时停闭。所有的商铺门前都挂起了红色的彩绸,人们涌上街头,来见识这一场难得的盛世。
太子,终于要登基了。
从黎明时起,国都城中就开始了史无前例的热闹和喧腾。就连在东宫中,也听得十分的清楚。
萧云鹤站在铜镜前,任由墨衣和吴月琳给他细心的穿戴着那一领龙纹衮袍。金黄耀眼的龙袍,丝丝金线清晰可辩,一条五爪金龙昂扬腾飞。腰间一条褚黄缀玉的绦丝腰带,脚上穿着摩云履天靴。细细的金黄丝带从腰际垂了下来,轻轻的左右晃荡。吴月琳细心的用梳子梳理着金丝,就如同护理自己最心爱的秀发。墨衣则是小心的给自己心爱地男人盘着头发,套上一顶三梁束发金冠,然后插上一枚金簪。
二女一起退后看了一眼。然后对视一眼会心一笑:“可以了。”
萧云鹤将双臂伸展开来,看着镜中那个穿着博袖盛袍的自己,露出了一抹微笑:“辛苦你们了。穿这套衣服,居然花了整整二个时辰。”
墨衣和吴月琳一起走到他的身边,看着镜中的三人,都露出了微笑来。她们二人,在子时就起了床。将自己身上的衣妆收拾好了。每人一身紫青黄纹的九树花钿袍,头上戴金花细丝的金翅冠,额上也帖上了形成凤尾地薄金花钿。这一身雍荣华贵之极的太子妃袍服,让这两个女人都像是换了一个人。相比而言,身形丰满高大一些的墨衣。更显得有气魄和派场,举手投足之间透出一股威仪与盛容。原本她以前也是习惯了这样的盛装,在东女国的时候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小地小女王。吴月琳也就显得小巧玲珑了许多,乍一眼看去端庄娴淑温和如水,显得既高贵又亲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