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授旗-《九州河山皆华夏》


    第(2/3)页

    校场上,两万余将士以营为单位排成了八个方阵。军官和老兵们如同一座座铁塔一般站得笔直,新兵们经过这十几天的适应性训练多少也学到了一点东西,尽力模仿着着军官和老兵们的样子,努力地使自己看起来像一名军人。

    在场的将士,无论军官、士兵,战兵、辅兵都穿着或旧或新的鸳鸯战袄,从高处俯视下来,校场上就如同铺上了几块大红色的地毯。

    目前,湖广镇的兵员虽已全部招齐,但所需的盔甲却一时没有到位。除了辅兵所穿的无铁叶棉甲基本满足需求之外,所需的铁甲缺少近五成,镶铁叶棉甲缺少大约四成。面对这种情况,庞岳除了下令工匠们努力制作之外,另外也想了不少法子,甚至还再一次厚着脸皮给朱大典写了信,希望兵部能再调拨一部分。

    不过,所幸的是,在庞岳的严格督促下,从各府县招募来的裁缝们加班加点,经过一个月的奋战,终于将湖广镇所缺的鸳鸯战袄全部做好,避免了某些士兵穿着破烂布衣操练或接受检阅的情形。

    按照庞岳定下的规矩,今后湖广镇的将士在平时操练的时候着鸳鸯战袄,战时再顶盔披甲。像今日这样,举行某项仪式时也不再着甲。因此,无论军官还是普通士兵都只穿着鸳鸯战袄。

    说起来,明朝官军的鸳鸯战袄在这个时代还是比较威武的。士兵的鸳鸯战袄为大红色、窄袖对襟样式,下摆至膝盖处。整个袄身为红棉布制成,内有白衬,又有细小铁丝绞编的细方孔网,其余用棉花充实。在腰部以下还配有铁网裙或铁网裤,头上戴有红笠军帽,战时还会配发铁网靴。

    军官的鸳鸯战袄在式样上与士兵的相差不大,只是其中衬有双层铁网,袄下有直至于小腿中部的青布战裙垂,平时穿牛皮靴,战时穿铁网靴,头上戴的也是红笠军帽。

    俗话说,人靠衣服马靠鞍,这话还真的一点都不假。穿上新配发的鸳鸯战袄和红笠军帽之后,二十天前还是衣衫褴褛、浑身土气的新兵们顿时增添了不少英武之气,就如同换了一个人一样。

    不少新兵瞅瞅自己身上,再偷偷瞧瞧身边的同伴,不知不觉就得意地嘿嘿傻笑起来。引得周围的老兵不时投来异样的眼光。

    上午八点军中大量配备了机械钟之后,庞岳便在全军推广这套新的计时单位,授旗仪式正式开始。

    一通有力的鼓点之后,全体将士开始合唱湖广镇军歌《华夏男儿从军歌》。虽然很多五音不全的新兵发出的声音听得庞岳直摇头,但整套程序终归还是进行了下去。

    合唱结束之后,先是新编四个营的营官在两个护卫的跟随下,来到校场的阅兵台前,从台上的庞岳和张云礼手中接过各营的营旗,然后交到身后的护卫手上,向庞岳和张云礼郑重行过礼之后,沿原路回到自己的队伍中。

    新编四营,虎贲、破军、烈火、华山四个营的营旗也是庞岳亲自设计的。四面营旗在规格和底色上与之前的飞虎营等老四营一样,其中,虎贲营营旗上的图案是交叉在一起的一支戟和一支铩,烈火营营旗上的图案为一团熊熊烈火,华山营营旗上的图案为华山主峰的轮廓,为了与泰山营营旗相区别,还刻意加了几条弧线。

    至于破军营的军旗,庞岳倒是费了一点心思,思来想去否决了很多设想。在旗帜上画一样兵器?没有新意,理念过于重复,不好。画上千军万马冲锋?这是军旗,不是漫画,同样否决。可是,要设计出一个简洁、大方而又不失威严的图案,又有点难为庞岳了。在前世,他主修工科,对美术设计可是没什么天分,只是难以推脱部下们的盛情才勉强肩负起了设计军旗的重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