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运针-《大唐富家翁》


    第(2/3)页

    在这同时,又从丹田中释放出一真阳之气,由右手中指灌注于银针之上,朝着宁王体内前进,并且左右手开始同时运针,以推动真气运行。

    秦轩第一次使用这方法治疗,真气倒是使用不多,但是在运气行针时,特别耗费体力,而且宁王的床榻比较矮,身材高大的他站着俯身同时左右开弓运针行气,姿势实在是别扭和难受。

    不到两柱香的时间十分钟,微闭着双眼的秦轩额头就开始出汗,先是细密的汗珠,没过多久,汗珠开始越来越多,而这时两股真气同时聚集到了膻中穴。

    膻中穴是任脉之大穴,位于前胸正中,两乳.头连线之中点女子不可用此法定穴,主治胸部疼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同时这穴又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和任脉交汇处。

    《灵枢-海论》曰:“膻中者,为气之海”,此穴是理气之要穴,同时也是心包之“募穴”,“募穴”为脏腑之气汇集于胸腹部的腧穴,“募”有聚集汇合之意。

    一般人们常说“五脏六腑”,这是指男子,而女子多了一个子宫,就成了“六脏六腑”,这六脏六腑都有一个“募穴”,一共十二大“募穴”。

    心包络的“募穴”膻中,不但是“气之海”而且有条理气机的作用,能活血通络、宽胸理气,而心包络是包裹心脏外部的一层膜,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

    心包是心脏的外围,邪气入侵心脏,首先入侵的就是心包,《灵枢-邪客》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故诸邪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

    这就是秦轩第一次治疗首先选择膻中穴,而没有选择心的“募穴”“巨阙穴”的原因,俗话说“治病如抽丝剥茧”,需要一层一层的治疗,不能舍本逐末,也不能舍末逐本,这是急不来的事情。

    而“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穴,关者,关卡也,此为手厥阴经脉的关卡,有宁心安神、理气镇痛之功,主治心痛、心悸、胸闷气急等症。

    内关、膻中两穴配合,在加上秦轩体内的阴阳之真气,首先可以去除心包之疾患,先修理好城墙,卫敌于外,然后在治理内部事宜,不然内外交困,患者有可能就有可能翘辫子了。

    “长公主,这秦大夫一脸的大汗,是否要帮着他擦擦?”

    何太医焦急的问道,他和王太医一直在边上看着秦轩行针,两侧内关穴上的银针在他的手下运转如飞,时急时缓,一会有如“凤凰展翅”,一会又如“饿马摇铃”,运针手法很是精彩。

    眼花缭乱的行针手法看的何太医是血脉膨胀,他虽然是医博士,但是对针灸一途也有涉猎,知道他是在运针行气补泻。

    这“凤凰展翅”运针的手法是用手拇指和食指夹持针柄,运针之间,一捻一放,如腾飞之状,这是针灸运针手法里的一个泄法。

    而“饿马摇铃”则是运针手法里的补法,用大拇指和食指撩针头,如饿马无力之状,缓缓前进则长,后退则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