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刘德河岸拒敌、于禁下广平(二合一)-《帝国之召唤武将系统》


    第(2/3)页

    刘德把着黄盖的手臂,嘱托道:“渤海城能否拿下就看黄将军的了!”

    徐庶在几日内已经对北平一代的水文地理了解通透,命侍卫将地图拿来为刘德谋划道:“平古与北平之间有一道河流,名曰大通河,河流湍急,不如以河为墙,在河岸边安营扎寨,静等杨叔子大军的到来,半渡而击之!”

    “以杨叔子统军之能,想必不会让咱们轻易得手!”刘德到现在也未见过杨叔子一面,但刘德始终对他抱有警惕心理,不能说杨叔子每战必胜,但杨叔子领兵十分稳妥,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这样的对手十分难缠,刘德不希望让他抓住漏洞,从而被杨叔子攻破。

    徐庶指了指地图上的两点对刘德道:“主公,这两个地方各有一座桥梁,我们可以将这两座桥梁拆除,杨叔子也只有强渡大通河或者绕过去两个选择,不管如何,咱们都将占有先机!

    ”

    那是否要据河一战?

    刘德摸着下巴仔细的考量一番,但见高熲站立在侧,便是直接询问道:“高先生可有计策教我?”

    高熲连忙出列道:“主公,臣以为,杨叔子乃是北平人士,常年领兵督阵蓟州,对于蓟州地形地貌必然更加熟悉,如果大军在外,杨叔子在对岸多竖旗帜,迷惑我军,然后暗中派兵偷袭北平,可谓是防不胜防。

    更何况北平初定,臣以为,还是以固守北平为先,只要守住北平,就算杨叔子偷袭其他郡县也无法动摇咱们的根基。”

    刘德微微颔首,高熲所言亦是有理,比较二人,高熲较为饱受,而徐庶则要激进一些。

    “你们怎么看?”

    刘德对其他将领道。

    众将也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相比较高熲的保守,诸将也大多赞同徐庶之谋,以河为墙,主动出击。

    甚至魏延还提出,带领本部兵马绕到平古后方去,趁着杨叔子率领大军出征,平古郡必然没有防备,趁此直接拿下平古城。

    不过让刘德否决了这一建议,平古郡地处平原,人口稠密,光县城便有二十余座,只要有一座县城发现魏延的军队,那么魏延此次突袭便成为泡影。

    而且很有可能陷入被围剿当中,毕竟魏延麾下的士卒皆是世家的家兵仆役,想要如臂使指的指挥他们,魏延还需要下一定的功夫与手段。

    刘德本来就不甘一直坐守北平,高熲所言也有办法pò jiě,只要在河岸明立哨所,暗遣斥候,发现敌军不难,只要大军调动及时,半渡而击之不是空话。

    但其实刘德心中还有一谋还未说出来,北平袁家虽已经伏诛,但必然还有和袁家沆瀣一气的世家,自己大军如若出城,必然会引诱城中世家谋取城池,这样就给了自己一个绝佳的理由,将他们解决掉。

    刘德要将治所迁到北平,那么就不能在自己身边留几颗定时zhà dàn,趁此机会能够解决掉最好了。

    然后刘德继续制定作战计划,命关羽为主将,高熲为谋士,张飞、周仓、廖化、黄忠、田猿为副将,率一万精兵,阻挡从渤海城方向而来的两万敌军。

    黄盖带着张承、张休二人领着十几人为内应潜入渤海城,说服城中百姓,等待时机,配合关羽大军内外夹击拿下渤海城。

    而另一路刘德则亲领中军,以燕南为中护军,徐庶为军师,陈琪、霍峻、王坤、徐晃、赵云、齐旌、孙重进、裴叔业等为副将,领兵一万五千人,在大通河岸等待杨叔子亲率的三万大军。

    简雍、张昭、范仲淹留守北平处理政务,裴叔业领2000兵马驻守北平,戴宗、李元芳带领手下也布防在北平,监视北平动向,预防有人趁机生乱。

    刘德随后也派遣侍卫给燕州去信,告知荀彧,准备在年后迁移治所,令陈朔、荀彧早早准备。

    还有刘府与辽城众多将士们的家眷,也会在新年后,慢慢迁过来。

    陈瑛与糜贞十二月或者一月就要出生了,自己的大儿子刘昭在新年那天还要抓周,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赶过去!刘德心中微叹一声。

    ......

    于禁率领一万兵马在广平城外五十里处扎营,于禁在扎营后,便派遣了探子前往刺探广平城的情报!

    大约半天之后探子便过来禀告道:“启禀将军,广平城门大开,毫无防备的模样,守城的将士也没有精神气,三三两两聚在一旁,根本没有丝毫防备。”

    于禁一听,心头大喜,但脸色依旧沉稳,“你可进城中一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