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八十七章 炼制钢铁(二)-《汉元1836》


    第(2/3)页

    用来作为炼钢原料的生铁倒是好找,后世四川凉山和攀枝花地区的几个超大型铁矿这会儿都还没有被发现,但是萌朝四川的江油、射洪、梓潼、合川等地都开设了很多小型铁矿,因此也不乏倒卖生铁的商人。

    只是铁价是真他娘的贵,要价一百文一斤,这还是因为四川没有大规模战乱,像中原等地都翻了一倍了。

    煤和生石灰之前制造水泥时就曾订购过,以后只需要多加一些订单就行。刘锡命带着几个人在村子附近丘陵里转了一大圈,虽然没有找到高岭土这种绝佳的耐火材料,但是找到了一些质量上乘的黏土作为替代品。

    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才知道有多难,一个月时间里,工坊中不是高炉垮塌了,就是坩埚又破了,如此这般折腾了几回,最终还是靠着众人群策群力,总算才把刘锡命想的方案修改补充完善。

    到了七月中旬的时候,村子里靠江边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小型厂房,高炉和坩埚等都已经完工。

    刘锡命将坩埚建在高炉旁边,高炉顶部设有通气孔,外面连接一个鼓风机往里吹入空气,考虑到鼓风机需要一定的压力,刘锡命还应用中国古代发明的水排制造了一个水力鼓风机,再从投料口往高炉里面投入生石灰作为还原剂,最后直接从预留的出口流入坩埚里,如此炼制出来的就是钢水了。

    当然,要想练出真正的钢还得不断摸索添加剂等配方,靠着后世养成的习惯,刘锡命安排龙骧队的人轮流记录每次炼钢的各项数据,再根据数据分析最优的炼钢配方。在试验了十几炉,练废了几百斤生铁后,总算摸索出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炼钢配方。

    七月十七日这天,刘家众人早早地守候在高炉旁边,今天就是按照最新配方炼制出钢的日子,这段时间以来的辛苦有没有成果就看这一炉了。

    “出来了!”

    等到坩埚里开始冒出一股股褐色的气体,龙骧队众人一阵欢呼。

    周江和几个工匠赶紧上前小心翼翼地用铁链把坩埚吊起,然后将坩埚中的钢水倾倒在模具中。

    为了试验钢材的性能,几个铁匠待钢水凝固后将其取出,一个个光着膀子轮番上阵,一锤一锤地将钢块锻造成刀,随着“嗞”地一声响起,钢刀在尿液中完成淬火,再回炉中进行一次回火后,整把刀就算成型了。

    “当”

    刘锡命拿着钢刀轻轻一瞧,一阵清脆的响声响起,他笑着对众人道:“好听吗,好听就是好钢。”

    屋子里众人面面相觑,纷纷露出尴尬又不失礼貌的笑容,把老刘同志搞了个没趣。

    “咳咳,试刀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