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四十二章 老师良才-《汉元1836》


    第(2/3)页

    周良才也觉得面上无光,好歹是自己同窗,说出来不甚光彩,要不是确实觉得刘锡命乃是可教之才,其他诸学子中也有几个资质不错的,他哪会这般自揭其短,只是装作不在意的样子继续说道:“训斥当然是有的,县中教谕及诸训导均被饬令严肃学风、整顿学纪。”

    “曾大令亦因此扼腕而叹,曰本县文教不兴,竟至于斯。还好二尹谢成周怕堕了士气,言道本次岁考,诸学子虽有失误,然于我县中文教却是无碍,更提及黄家、吴家、东翁等士绅之家兴建族学、广收乡人,宣教化于民间,行仁义于乡里,颇有推崇之意。”

    “哦?”张玉清听他这么一说,一下来了精神,虽然自家也是官宦人家,其弟张玉涛如今正在湖南衡州府任知府,但是自家族学若能得县中主官称赞,那也是极有面子之事,更能让张家在县中声望大涨。

    他因此赶忙问道:“大令可有话说?玉丹兄就在近前,想必曾替吾家美言几句。”

    周良才得意地摸了摸胡须道:“食人之禄,忠人之事。听得二尹如此说话,吾自然将张氏族学平日里如何教化族人、敦睦乡谊细说了一遍。更提到,为使乡中贤才得蒙圣人之教,张氏族学多年来未涨纳费,使平民之家亦能负担,实在是仁义之举!曾大令如此听闻,甚是欣慰,言及将收集诸家族学情状,上报提督学政请赏。”

    张玉清闻言立时顿了顿捋胡子的手,脸上浮现出一丝尴尬的神色,扭捏道:“唔,这,这县中查访之事,可曾定有日期?”

    “想来应是这几个月吧。”周良才呵呵笑道,见目的达成,便不再多说,又将话题扯向其他,只是张玉清明显有些心不在焉。

    等送走周良才,张玉清马上将张林叫了过来,问道:“昨日所说涨纳费一事可曾办了?”

    张林马上邀功道:“老爷吩咐,小的当然立刻便办了,今日一早,族学管事已将此事告知那帮外姓人,想必他们正心急如焚呢,嘿嘿嘿。”

    张玉清看了张林一眼,点头道:“此事办的不错,不过吾静思一夜,却觉得如此行事不合圣人之道,教化乡里本就是士绅之责,若断了乡人进学之路,惹人非议不说,亦使吾家仁义之名受损。这样吧,你明日再让管事去说,近年来族学所耗日增,本该上涨纳费,只因我不忍乡人受苦,特许由我张家承担,以使乡人受益。”

    张林这么一听顿时傻了眼,老爷这是怎么了,难道真是生了怜悯之心?看着可不像啊。不过他一个下人,遇到这事也不好置喙,只能点头应是。

    张玉清打发了张林,又将张明轩叫来,把刚才的决定给他说了一遍,见他满眼不甘,训斥道:“早叫你用功读书,每日里只知道玩耍打闹,成何体统,这几月族学里说不定有县中来人,在这之前你若再敢生事,定不饶你!”

    到了第二天,刘锡命看见张明轩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感到有些奇怪,这纨绔子弟又怎么了。

    张明轩发觉刘锡命偷看自己,马上恶狠狠地瞪了回去,不过却没了昨天的气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