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将计就计-《锦绣农门:种田宠夫养包子》


    第(1/3)页

    陈五六送来消息的时候,秦湘正坐在厨房门前的椅子上,教胡厨娘他们拆解蟹肉。

    秋高气爽,大闸蟹正当季。如何才能不辜负这一年一度的蟹季,当然是变着法的吃蟹啦!

    无论是清蒸,亦或是制成其他美味,都是秦湘的心头好。

    可她因怀有身孕,不能吃太寒凉的食物。即便螃蟹再美味,也只许她尝尝味道。

    偏偏有人不知道打哪里听说了秦湘爱吃蟹,特意挑选了品质上乘的大闸蟹,送了两篓子来。

    每一只都膏黄肥美,轻轻拨开,就能看到澄黄的色泽,简直是要勾的人口水都流下来。

    螃蟹的美味谁又能不爱,这些日子一茗居的螃蟹卖的也是极好的。

    富人喜爱,穷人却觉得麻烦。河里就能寻到的‘普通货色’,又没多少肉,哪里能够填饱肚子。

    这就是阶级决定了胃口,秦湘对此不作评论。

    与其说是穷人嫌弃螃蟹吃的麻烦,倒不如是觉得这种东西不仅没办法填饱肚子,还要耽误工夫。

    到了现代,螃蟹已成了一道普通不过的家常菜。举凡螃蟹上市的季节,无论是各大餐厅,亦或是水产市场,都是各色的螃蟹。

    这其中有真正的大闸蟹,亦有打着大闸蟹幌子的。不管如何,普通人也能接触到以前难以企及的鲜美。

    甚至不局限于时令,反季节的大闸蟹也不稀罕。

    秦湘念大学的时候,同班留学生也爱吃螃蟹,但他欣赏不了大闸蟹的美。说它瘦骨嶙峋,虽膏黄味美,却不值得为这一口鲜浪费时间。

    后来他被人带去吃了一回蟹宴,尤其虽宴席上的两道菜:一道蟹黄汤包,一道蟹黄拌面情有独钟,日后就成了大闸蟹的忠实拥趸。

    可见,大闸蟹的美味不是无人欣赏,而是没有寻到正确的方式。

    一茗居的螃蟹卖的好极了,甚至不拘大闸蟹。

    可惜,这个时代的货运并不发达。不然沿海地区有那么多的海鲜,足够人吃的满足。

    秦湘要留下时令的鲜美,就得穷尽手艺,发挥创意。

    她不是一位资深的美食家,也不是位厨艺达人,能够运用的只是华夏吃货们千百年来的经验。

    首先,就得成就一道蟹黄汤包。

    蟹黄汤包所需要的材料并不复杂,猪肉和螃蟹二者不可缺。

    大闸蟹本身并不富含油脂,需要用猪肉的香醇来调出螃蟹的鲜甜。与各色佐料拌匀,千万不要忘记加上切碎的猪皮冻。

    包裹在薄韧的面皮中,上锅蒸制。

    在这个过程中,蟹肉和猪肉会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本来看起来是毫无关联的两种食材,在蒸汽作用的加持下,一点点的融合在一起。混合着肥美的汤汁,与融化的猪皮冻一点点滋润着干柴的馅料,让它们变得丰润,变得美味。

    待开锅后,面皮的香,蟹肉的香都被锁死。

    只有将包子抵在唇边,靠近鼻腔时才能嗅到这抹时令的鲜。

    轻轻在面皮上咬一个小口,唆一口香浓的汤汁,感受着鲜美在口腔中迸发,再品一口皮与馅料,才是极致之美。

    即便是不懂得欣赏大闸蟹的美,也要拜倒在这一只小小的汤包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