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月饼忙-《锦绣农门:种田宠夫养包子》


    第(1/3)页

    也许是要到了中秋节,各家各户都忙碌起来准备着过节了。

    秦湘为着自家的月饼忙碌个不停,倒也没耽误她将中秋节的庆祝活动一并安排下去。

    须知道这时候的中秋节和后世所说的中秋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就连月饼的这个名称诞生也不过才几十年年。

    要说兴庆帝对西延最大的影响,就是统一了月饼的名称。

    在兴庆帝之前,月饼并不是一种节令美食。

    有叫胡饼的,也有叫酥饼的,总是各种杂七杂八的名称。形状也并非是常见的圆形,有不规则的,也有类似于牛舌饼的长条形。

    还是某一年兴庆帝赏月时,捏着手中的胡饼有感而发,觉得这名字委实不雅观。抬头正见到一轮皎洁的明月,便赐了这种饼为月饼。

    此后,为了迎合月饼之名,便渐渐将形状做成了圆形。

    当然,这时的中秋节虽为中秋,但写作仲秋更为合适。

    仲秋节为八月祭月的庆祝活动,为了祈求来年丰收,祭月就成了一种祝福形式。

    摆好供桌,准备好香炉,再摆上时令的瓜果,祈求来年雨水丰沛,庄稼丰收,是古人对于自然的敬畏,也是对未来的美好祈愿。

    后来逢十五月亮正圆,便传说这日是月神听取人间祝福之声的时日,故而仲秋节的祭祀就选作了十五。

    又后来,中秋取中和之意,便将仲秋写成了仲秋。

    虽说过程和秦湘知晓的历史有着很大的区别,但许多典故竟也对的上。

    因此,她才感慨西延大概就是对应着平行时空的华夏某段历史中的一段变革吧。

    既做月饼,就得知道什么是月饼。

    要说吃月饼,秦湘是绝对很有发言权的。

    不敢说每一个华夏人都是吃货,可华夏人对于吃的这门学问的确是极有发言权的。

    不仅在不同的时令有对应的食物,不同的食物也对应着不同的习俗。表面上吃的是美味,细究下则是不同文化的相融与碰撞。

    比起华夏的历史,这片至今没有命名的大陆所经历的更为复杂。

    历史与秦湘无关,她只关心眼前的一炉饼。

    积善坊最出名的月饼是两种馅料的,一种取了某种野枣和当地红枣混合成了的枣泥,加了芝麻制成的馅料。一种则是用炒熟的胡桃仁,也就是核桃仁捣碎加了花生碎和糖的馅儿。

    即便还没有吃到,可光是看这两种馅料,口中津、液分泌,有种想要吃的冲动。

    三禾记的月饼做的太晚,只怕是要赶不上最热闹的时候了。这也怪她,竟是忘了这么热闹的节日,明明是个很适合销售甜点的节日,险些就要错过了。

    她也不好说手下人没有提醒,只能自己默默将这苦水儿给咽了。

    枣泥馅儿是传统,这个是万万不能缺的。其次则是黑芝麻和红豆沙,也是比较传统的口味。

    而重中之重,就是五仁与莲蓉咸蛋的了。

    不仅馅料丰富,味道也好,寓意更是好。

    五谷丰登的祝福,谁又能不喜欢呢。

    “夫人,说是您在京城订的那批货已经送了样品来。”

    秦湘擦了擦手,让胡厨娘看顾着点儿烤炉,擦了擦手出门了。

    人在烤炉前站了半天,一出门迎面的冷风吹得她一个趔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