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洛千秋望着太平,太阳落了下去,她的眼中倒映着宫殿的辉煌灯火,她的语气何等的坚决和不容置疑。 “陛下圣明。” 洛千秋眉梢眼角都高扬起来。 “我不圣明。” 太平认真道,“我在说一些愚蠢的胡话罢了。” “夫人说的是圣人大爱之言。” 洛千秋搂紧了太平,“来生再见。” …… 天宝二十年,冬十二月初一,一代女皇在天授殿溘然长逝,葬入明陵。 十二月初五,大行皇帝上谥号武皇帝,以表彰开疆拓土之功,加庙号世宗,四大庙号之一,又因为大行皇帝的帝位是从让皇帝那里继承而来,世系转移,所以加以世宗。 十二月初八,做了四十多年太子的李圣一在天授殿接受百官朝拜,受皇帝位,又受天子位。 改元明光。 十二月廿一,洛王洛千秋在洛王府薨逝,天子悲痛至极,罢朝一月,群臣上谥号,“明武”,天子令洛王与世宗合葬明陵。 十二月廿八,嗣洛王洛圣夕,当今天子唯一的兄弟继承洛王位,同时继承洛氏家主之位,诸家支脉皆前来祝贺。 天下剧变,一个有洛氏血脉的天子终于登上了帝位。 明光元年元月。 当身着衮服的天子和身着诸侯王袍服的洛王,同时出现在朝堂上时,若非圣痕,谁能辨认,这一幕让人恍惚。 洛氏的气运在疯狂增加。 【家族声望:(天下无双;威震诸夏;国朝天柱;州郡之贤;乡野贤族) 中原:威震诸夏 辽东:天下无双 草原:威震诸夏 西域:威震诸夏 高原:天下无双 家主声望(洛圣夕):(名满天下;声名远扬;崭露头角;初出茅庐;默默无闻) 中原:名满天下 辽东:声名远扬 草原:声名远扬 西域:名满天下 高原:声名远扬】 当李圣一的目光扫视而下的时候,几乎没有人敢于和他对视,尤其是在他身边,还站着持剑的洛王洛圣夕时。 李圣一大概是历史上最特殊的盛世太子了。 乱世时的太子不算,但凡和平时期的太子,基本上都养在宫中或者帝都,不曾外出。 但李圣一不是如此。 他从弱冠的时候,就开始当差办事,或许因为身份特殊而有些事做不成,但依旧不是寻常太子能比。 况且他当了四十多年的太子,心性早就磨练的无比坚韧,就连儿子都已经有九个,女儿更是十三四个。 这些年里,洛圣夕就一直跟着他,水里进,火里出,辽东西域,蓬莱岭南的跑,手中提着剑,砍头杀人。 …… 明光三年。 李圣一继位后,对内执行天宝年间的内政策略,对外则继续进攻天竺,势必要从中亚一路推进到大海。 经历六年的征讨,大唐取得了长足的成果,大唐在天竺的土地,增加了十倍左右,李圣一将天竺的楚国,一分为五,东西南北中,建立了五个楚国,他让他的儿子们前去就藩东楚、北楚和西楚,又将原先的楚国分成南楚和中楚国。 天竺之地向大唐建立朝贡的藩属国高达七十三个,这还是有名有姓的土邦,其他没有资格朝贡的次级邦国更多,那些人只能朝贡王国。 现在的大唐天子可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去朝贡的。 大唐的军队走到哪里,洛氏钱行就开在哪里。 远征军当然不可能是府兵,不断外扩的大唐军队,最终还是走上了必然的募军制度。 这些专职打仗的军队,战斗力更强,而且几乎不需要回家,金钱和荣耀,就是他们的所有东西,四海为家就是他们的格言。 纸币伴随着大唐军人的脚步,出现在几乎每一个角落,大量商人完全依靠军人而生存,每次发军饷的日子,都是最繁荣的日子。 商人们在中原以及周围的藩国中奔波,一条条直道向着远方修去,一座座供来往旅人休息的驿站出现在道路两旁。 中央朝廷虽然没有对天竺动兵,但除了军队之外,其他方面的支持都是拉满的,尤其是钱行方面,仅仅中央朝廷的支出,就高达三亿贯,军费可以说是耗费糜多。 这一切都在宋国的消息传来后,产生了变化。 上一代宋王的一个儿子,按照大唐的规定,是国公爵位,竟然自杀了。 自杀还算不上特别炸裂的大事,虽然出生富贵,但在权贵之家,这种事,还不算是特别少见。 真正让朝廷直接懵逼的是国公夫人交上来的血泪书。 这封血书将宋国的底细翻了个底朝天。 那位国公,竟然是因为还不起债,最后就连宅子都卖了,越想越气最后羞愧直接自杀。 堂堂国公还不起债务,最重要的是,还能被逼自杀,这可谓是大唐到现在独一份。 现在的李氏可以说是有皇族以来,势力最强的皇族,从波斯到蓬莱,从遥远的东欧到漠北,再到中南,到处都是李氏的宗亲。 洛氏还没走到天下无双的地步,就是因为李氏的宗亲实在是太多了,集合起来的势力也太强了。 国公就算是还不起债,也不至于被逼死。 这件事的原委则在国公夫人的信中写的明明白白。 宋国这几十年间的事情,终于暴露在大白之下。 实际上朝廷一直都觉得宋国有些不对劲,毕竟朝廷没有大量资源过去,但宋国的发展却比楚国强太多,这明显不对。 但是再细细看一看长江以南的配置,朝廷就没再关注。 翻不了天。 蓬莱、西域、中亚、西亚,这才是真正的战场。 南方,无论是中南,还是天竺,实际上大唐都没有放在过眼里,属于其他方向处理完了,再顺手处理一番的地方。 自古以来,南方的政治地位就是这样。 太平和洛千秋对于长江以南的要求,就是做好文化交流,按时缴纳赋税,这些事,这些年一直都做的很好,符合一直以来,中原对江南、岭南的印象。 所有人都万万没想到,中南一出事,就捅出这么大的篓子。 江南士族、两广权贵、安南节度使衙门、云贵王公,这些人和中南宋国的王公之间的那些事全部都暴露了。 经过五十年的发展,这里的情况,和当初洛苏看到的又不一样。 当初洛苏觉得宋王迟早能收回权力,但事实不是,同样的权力在不一样的手中是不一样的。 宋王的性格不行,继任者的性格也不行,两代人没收回来,到了现在第五代宋王,权力是真的收不回来了。 没错。 第六代。 或许是环境还是差,宋王的寿命不长,第一代宋王和李治同一代,李圣一才第三代,而宋王现在已经是第六代,一个十二岁的小娃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