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771章 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司马懿的大军依旧屯住在培水关前。 司马懿站在一处高点,有向导指着前面的几座山,他抬头观察着这些山陵,向导说:“司马统领,那一处山中的小道便是夏侯大将军杀往的地方。” 呼… 司马懿感慨连连,“依山傍水,倒也是个好归宿…” 只是这感慨声落下,司马懿立刻吩咐:“传我军令,所有兵马严阵以待,每两万人一班,一个时辰一轮,列阵待敌!” 黄忠、麴义、公孙瓒一起回答:“是!” 这时,一名传令官背着大将军夏侯惇的令旗奔来,黄忠、麴义、公孙瓒本要离开,看到令旗不由得站住了。 传令官说:“司马统领,大将军已经与敌将邓方汇合,即刻准备杀往培水关,大将军有令,全军兵分两路,一路去驰援大将军这边,一路强攻培水关,三路兵马在培水关内汇合。” 司马懿一惊,“大将军已经见到了投诚的邓方了?” “是!” 司马懿深深叹了口气,说道:“下官谨遵大将军令!” 传令官又是一阵风驰电掣,疾驰而去。 这时,黄忠迟疑的问:“司马统领,要兵分两路去支援夏侯大将军么?” 司马懿摇了摇头,“自然,不去!” 黄忠疑惑了,“可方才司马统领可是接了大将军的军令…” 呵呵… 司马懿笑了,“将在外,君命都可不受,何况是大将军令呢?” 言及此处,司马懿面色坚决,“此地我乃是帅,若有罪责,由我司马懿一力承担!” 说到这儿…司马懿目光幽幽。 他回想起葭萌关…恩师力排众议委派他为帅时,恩师接见他时的谆谆嘱咐。 ——“仲达,敌弱我强,耗下去对巴蜀百害,故而诸葛亮必定会想方设法挽救颓势!任何阴谋诡计,他都有可能施展!” 司马懿记得,那时候他的问题是:“蜀军中势必会有降兵、降将…若他们来投?可能信任么?” 而陆羽的回答很简单,“巴蜀的兵、巴蜀的将能信得过,而荆州的兵、荆州的将…他们口中的话,一个字也不要信!” 巴蜀?荆州? 区别对待么? 想到这里的司马懿,负手而立,眼眸眯起。 他不由得想起,情报中有关“邓方”的记载。 ——邓方,字孔山,荆州南郡人。 ——荆州,呵呵,这是一个荆州的将,他口中一个字也不能相信! … … 夏侯惇已经抵达山峦险道中的高处,四面环水,山峦起伏,夏侯惇不由得挥鞭感慨,“真是大好河山哪!” 邓方笑着说道:“以后就是大魏的大好山河,就是陛下与大将军的大好河山。” 闻言,夏侯惇大笑:“此战得胜,巴蜀将无险可守,大魏是不会亏待将军的!” 夏侯楙眼尖,他看着远处扬起的尘烟,大声喊道:“有兵?” 果然,“咚咚”的脚步声、“哒哒”的马蹄声自远而近… 夏侯惇疑惑的看向邓方,邓方却笑着说,“这是小人布下的兵马,运来犒军的酒肉,待得酒肉过后,一鼓作气夺下培水关!” 邓方一边开口,一边纵马朝前方的动静处奔去。 激烈的马蹄声、脚步声在山谷、在湖泊间回荡,越来越近。 夏侯惇、夏侯楙、曹安民莫名的都感到了硕大的紧张… 曹安民远远的看见蜀军的兵甲与马上骑士锋锐的战戟,这些兵刃反射出的日光,恍的人睁不开眼睛。 他当即喊道:“是敌军,敌军朝我们杀过来了!” 夏侯惇大惊,朝着邓方的方向大喊:“鼠辈,竟敢骗我!” 夏侯楙当机立断,将手中的红缨枪抛出… 伴随着一道破空的声响,红缨枪插入了邓方的后背,可哪怕是中枪,他已经拼命的狂奔…就像是到了前方,就安全了… “咚咚咚!” 骤然,两侧山谷传来擂鼓呐喊之声,魏延与杨仪早就站在两侧山头上,埋伏在此的两万守军从山上现身,刹那间万箭齐发。 众马惊嘶… 魏军乱成一片,曹安民大喊道:“叔父,中计了,我们中计了!速速撤离啊!” 夏侯惇红了眼,“一群鼠辈而已,此时撤了,本将军如何向陛下交代?不能撤,蜀国不过几万人,司马懿大军就在后方,将士们跟我杀…强攻下这培水关!” 夏侯惇虽是常败将军,可他是要脸的! 也正因为“要脸”,他才总是能在战败后,进一步的做出错误的军令,让败果无法挽回。 “杀呀,活捉夏侯惇!”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