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老年大学士才难以置信地道:“写出反战诗和这首侠客行的竟是同一人?” 文员适时地上一封信笺:“这里有举荐人的举荐语。” 老年大学士一挥手,信笺打开,上面的内容暴露在三位大学士的面前——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战之勇武,亦知战之艰辛;知战之艰辛,仍能战之勇武。 可不是当得一句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吗? 老年大学士面色一红:“倒是我先入为主了,侠客行和凉州词,皆可上下月《载道》。” “童生即有两篇诗作同时登上《载道》,惊世骇俗。”青年大学士感慨。 “童生便写出镇国诗,你又见过几人?”中年大学士反问。 “你不是说他还是今年唯一的双甲,且是史无前例的双甲圣前童生吗?”老年大学士慨。 “不止,”中年大学士摇头,“她还是名女子。” “女子圣前双甲,双诗同映?!”青年大学士震惊了。 审阅室中又是许久的沉默。 刚刚还说一届不如一届的老年大学士叹道:“长江后浪推前浪。” 青年大学士亦道:“后生可畏。” 青年大学士名叫沈晚舟,师承齐国大儒,年不满三十,已是大学士,名扬诸国,天资仅次于四大才子。 可苏小小的成就,就连他也不得不叹一声“后生可畏”。 外面忽然又是一阵喧哗,又一名文员跑进来:“涨了,涨了。” 中年大学士皱眉:“你慢慢说,什么涨了?” “大周王朝国运大涨,太史曹太史令细查之下,发现是刚刚举荐的那首镇国诗,才气涨了。” 沈晚舟一下子明白文员说的是侠客行:“侠客行已是镇国诗,才气再涨,岂不是……” 传天下!战诗!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