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一听刘卫东要买房,王经理一脸惊讶。 他虽然知道刘卫东卖专利挣了不少钱,可一个农村人,离开土地在市里咋生活。 这年月买啥都凭本凭票供应,没粮证粮食都买不到,还有秋菜,副食品,甚至买大豆腐都要豆腐票,这些可都按户口本定量供应。 “我暂时不可能搬到市里来,不过我媳妇今年要参加高考,考上的大学后户口就迁回市里了,结了婚再把户口往娘家落,我这当丈夫的岂不是很没面子?” “哈哈哈……万元户的底气就是足啊,你真要有这想法我就跟街道和派出所打声招呼,你要买啥样的房子?” 刘卫东直接要了张纸,画了一份东市场的街路草图,直接把想买房子地点标了出来,而且还不止一处。 “你这是找人算了?东市场的平房比东关的房子贵很多,隔一道街就贵出去好几百块,你为啥非要选这一片?” 刘卫东笑了笑:“个人喜好,我媳妇考大学首选是师范和医学院,东市场坐摩电就能去江南,医学院就在三商店边上,就是为了她上学方便。” “那你也不用买这么多啊?是不是这里面有啥说道?” 刘卫东看看王经理,一本正经地说道:“你信不信王哥,不出五年,东市场就会成为滨江最火的商圈,这时候要是能扣几套房子,可能你这辈子都吃喝不愁了。” 王经理一脸震惊地看着刘卫东,最终点了点头。 刘卫东不在乎王经理分一杯羹。 东市场改造后,一夜暴富的多了,他自己也吃不下这么大的蛋糕。 他想跟王经理打好关系还有个重要原因。 改开后,滨江开始给个体户好像是1982年,而且都是小吃部服装店啥的,工厂和公司工商局就没有个体一说。 在此之前他无论做什么,都只能挂靠国营单位或者大集体单位。 真要想挂靠,学校和商业部门是最佳的选择。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