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他当然不想赵怀安去送死,这对他鲜于岳有什么好处呢?但这种情况下,除了土团能去扛这个事,还有其他选择吗? 鲜于岳的人生信条就是,既然选不了,那就主动接了,那样反而有其他机会。 他对赵怀安异常诚恳,又似教他: “二弟,这世道就是这样,你无跟脚,就算再勇悍,那些好立的功劳会轮到你吗?非是这种送死的,无人领的,才会找你。” “是,宋使君的确对你看重,但他也无法违背众意,而现在诸军皆不愿出城,除了你们土团还能有谁?与其如此,不如主动领之,反而可以与杨使将多要点兵马。” “毕竟杨使将不是让你们去送死,而是要你们在金马寨发挥作用的。” 不得不说,鲜于岳是个好说客,当然也可能是他真的在为赵怀安着想。 总之,赵大听着听着,倒真的听进去了,他开始思考这事的机会在哪里。 而这一思考,他忽然发现自己压根是没得选。 不论他愿不愿意,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到时候军令一下,他在城内,如何敢抗命? 此外,赵大也在思考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即便不出城守寨,他在城内就安全吗? 以目前他对形势的了解,也不会。 自白术水一战,他对唐军的节操已经不抱幻想了,这些人根本不会管他们这些人的死活的,一旦打起来,他所部和那些参与的土团必定要被填在最危险的地方。 数万人攻城战,一旦打成血肉磨坊,他这点人连个沫子都起不了就得被吞掉。 而相反,如果听鲜于岳的,主动揽下这个任务,他却可以借此多要点兵马、甲仗。 城内的情况赵怀安清楚,像城南那边的窝棚至少有数千人溃兵、难民,一旦能笼之,必能扩充本部实力。 除此之外,这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收获威望。 诸军皆退,唯他赵大逆流而上,出城守寨,到时候军中皆知他赵大是个能抗事,能做事的。 而一旦侥幸让他守下来,他立即就能获得巨大的声望。 来到大唐的这段时间,赵怀安深刻明白,只有威望高,别人才会看重你,才会有豪杰主动来投奔你。 就像高仁厚他们,不正因为听了他“呼保义”的名号,这才欣然接受王铎的邀请? 不然他一个兵都不满二百的保义都如何能收揽这些勇士? 此刻,机遇与危险在赵怀安两边闪动,他忽然想起了那句话: “风浪越大,鱼越贵!” 他妈的,与其被友军卖在城上,不如我赵大带兵出城守寨,死中求活,那样至少也是把命攥在自己手里。 念此,赵怀安将那壶里的酒一饮而尽,把桌子一拍,大喊: “贼娘皮,大兄,这个军令我去领,不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我赵大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就不怕再死一次!” 鲜于岳激动得喊: “好好好,果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但话音刚落,赵怀安手掌一竖,哼了声: “但我有一个条件。” 第(3/3)页